必赢体育app官方平台-作茧自缚!美国再启“双反”?

2024-05-11

4月17日,据外媒报道,预计拜登政府将恢复美国对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进口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征收的关税。

据悉,该政策起源于韩华。2月23日,韩国Hanwha Qcells向美国贸易代表请愿,其中提及了双面组件(bifacial panels)已占进口组件98%份额的现状,和进口激增将阻碍美国本土制造业发展的判断,提出了上述取消贸易豁免的申请。

另外还有七家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一起写了请愿支持信,这些公司在美国太阳能工厂的投资总额达数十亿美元。而韩华目前已在美国佐治亚州建设了两个光伏制造基地,是美国最大的光伏制造商之一,还曾承诺投资25亿美元继续布局美国产线。

目前尚未确定恢复关税的时间表,但新一轮争对中国光伏的“双反”已蠢蠢欲动。中国光伏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01

2024,光伏的国际市场趋紧

今年光伏产业的国际形势不太乐观。地缘冲突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形势紧张,更主要的是之前得以豁免的“双反”政策将在今年结束。

自2011年起,美国便对中国国光伏进行“双反”调查。此后数年,反倾销、反补贴乃至反规避方面的贸易限制措施一直未曾间断。双面组件最初在2019年6月被豁免,于2019年10月对双面组件的关税豁免被首次取消。2022年2月,美国将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关税的“201法案”再延长四年,不过双面光伏组件因两面都能发电被排除在外。

若本次双面组件的政策得以实施,意味着美国“201法案”将覆盖中国所有太阳能电池和组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反规避关税即将到期。2022年3月,有企业投诉称东南亚出口至美国的光伏组件大多来自中国制造商,采用中国的原材料,是中企规避美国“双反”的生产转移行为,美国商务部接到投诉后对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进口的光伏产品开展了反规避调查,但由于美国光伏装机严重依赖东南亚产品,这一调查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导致美国光伏市场出现供应紧张问题。

2022年6月,拜登政府宣布对从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光伏组件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而到了今年6月,这一豁免正式到期。在豁免期过后,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则必须满足使用非中国硅片或是组件满足辅材条件。

除了美国,欧盟也开始密集出台政策。4月15日,包括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在内的23个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以及来自欧洲太阳能行业的约100名代表在布鲁塞尔签署了《欧州太阳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虽然《宪章》中的主要内容被定位为非强制性的自愿行动,但其规定“批发、分销和制造零件等领域”、应通过这些行动确保各方“完全遵守欧盟竞争法律和国家援助规则”等内容,对中国企业、产品的审核愈发严格,且具有更系统化、精准的限制措施,不可小觑。

02

作茧自缚

不同于2011年的“双反”调查,中国企业几乎遭受灭顶之灾。本次的双反调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影响可控。

一方面,目前,中国光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链完整度高、技术积累深厚、产业基础扎实、海外市场多元,各方面不被掣肘。

另一方面,在十余年的压迫下,中国光伏企业早已知晓如何“规避风险”,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海外建厂,与国外本土企业联合发展。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企业在东南亚建厂,与中亚、北非等建立深度联系,如今,产业链已遍布全球的中国光伏早已可以从容应对风险。

更重要的是,欧美此举无异于作茧自缚。在持续加码进口贸易限制措施之际,其本土制造业发展速度堪忧。截至2023年底,美国本土光伏组件产能升至13GW左右的水平,虽创下年增速60%的记录,但仍难满足本土装机需求。虽然计入在建产能、已宣布产能和拟扩张产能,美国本土光伏组件有望在2026年增至120GW左右,但根据Wood Mackenzie的预测,考虑到供应链、投融资、产业工人储备、市场风险等一系列因素,届时可能只有48%的产能能够真正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光伏装机量对比中国仍然大有不足。2023年,美国光伏装机容量为32.4GW,同比增长51%。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09.49GW,同比增长55.2%。

对于尚处于爬坡阶段的欧美来说,没有主导技术和地位,却阻断优质进口渠道,除了对本土光伏企业造成更大的压力,推升欧美太阳能板价格,还会造成产业链发展缓慢,双碳目标难以达成。

能源咨询机构Clean Energy Associates(CEA)表示,美国公用业务规模太阳能板定价可能会涨价到每瓦0.40-0.50美元,明显高于2023年底的0.13美元历史低点。CEA表示,如果没有新的AD/CVD案例,从东南亚运往美国的模块价格可能约为每瓦0.20美元。

原文标题:作茧自缚!美国再启“双反”?